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内,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进行道岔检修作业
本报记者 张倩 文 李新华 图
暑运列车如织,郑州铁路客流持续走高,钢轨在持续高温的灼烤下,悄然承受着巨大压力。8月6日,记者走进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郑州东城际综合维修车间了解郑州铁路暑运背后的故事。
炎夏雨后,闷热如旧。13时,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郑州东城际综合维修车间室外热浪阵阵,如同一个巨大“火炉”。此时,维修车间副主任王崇明和同事关利杰、李建国、张辰、张建东等人早早等候在作业线旁,准备进行当天的检修作业。
展开剩余54%“我们的作业时间是13时至16时,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段才不会和白天的行车高峰和夜间检修作业发生冲突,因此我们的工作是在烈日下进行的。”王崇明告诉记者,因夏季午后为列车行车间隙,且高温下钢轨状态更易暴露隐患,这个 “天窗期”是排查胀轨故障的关键时段。
王崇明说:“我所在的站场内设72条存车线,被称为中原高铁‘陆地航母’,每日有174标准组动车组由此驶向全国,到了晚上完成一天运输任务的动车组列车便会再次通过动车走行线返回存车场。高铁线路维修作业大多数在夜间列车停运时间进行,但我所在的班组恰恰相反,需要利用每日13时至16时的行车间隙,对动车走行线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保障铁道的通畅和平顺度是我们检查的重中之重。”
“命令号核对无误,所有人员准备进入封闭网。”13时10分,随着“天窗”作业命令的下达,王崇明等人身着反光马甲的作业组成了股道间跳动的“小黄点”。他带队穿梭在滚烫的钢轨间,时而半蹲在滚烫的石砟上用塞尺测量尖轨密贴度,时而起身挥动检查锤在“当当当”声里辨听螺栓紧固程度,汗珠滴落在钢轨上瞬间被蒸腾。为了方便作业,他们还要时不时俯下身子贴近轨道面进行操作,在毫无遮挡的站场里,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不到5分钟,检修工人们便已是浑身大汗。在近3小时的“天窗”作业中,检修工人们需要全程承受晒和烫的双重“烤”验。
“虽然现在室外温度显示是38℃,但此时钢轨面温度已经接近60℃,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钢轨受热膨胀,如果轨道缝隙过小,就必须采取措施,否则极易造成胀轨风险,影响行车秩序。”王崇明表示,“其实这是我们夏季高温时段的常态化工作,每年几乎都要持续50天左右,尽管很辛苦,但看着一趟趟高铁列车安全驶过,就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作业,王崇明和同事仍然将身体包裹得异常严实,他们所穿戴的衣服中既有防晒衣帽又有工作必须穿戴的作业服,高温所带来的蒸腾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站场紧紧笼罩,只留下干燥与灼热在身体上蔓延,将脸熏得通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持将每一个扣件、每一个螺栓都检查到位。
“正是因为烈日下有这些检修师的坚守,为动车组运行把好了第一道安全关。”王崇明说,在高温下作业,对于他们自身和设备都是考验,即使头顶烈日也要保持不骄不躁,将标准控制在毫米级别,对设备来说,在这么极致的高温状态下,也要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所以这就要求检修工要做到人机的完美配合。
16时整,3小时作业结束。王崇明和同事们喝上了可口的酸梅汤,随着“咕咚、咕咚 ”两声,王崇明等人抹嘴笑道:“这口下去,比空调还管用!”
据介绍,持续高温下,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对室外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铁集团郑州局积极优化调整岗位作业计划,减少高温时段户外作业频次,及时发放防晒霜、饮用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用品,充分保障干部职工高温作业安全,为一线筑起防暑屏障。钢轨依旧滚烫,但这群“小黄点”的坚守,让每列高铁安全驶向远方。
发布于:河南省富华优配-股票配资那个正规-全国股票配资-中国股市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